logo

有关“慢地震”的研究

  • 发布人:
  • 发布日期:2007-05-10
  • 新闻来源:西藏地震信息网

    近几年来一些特殊形式的地震都陆陆续续地被加以观测或研究,例如低频地震、超低频地震、深部不连续颤动地震(episodic tremor)、缓移地震及静默地震。这些地震的发生,都与剪切滑移有关,其共同的特征是发震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统称为“慢地震”。研究发现此类型地震的地震矩(seismic moment)与发震时间长度之间存在等比例关系。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应变仪的观测,可以了解由所谓“慢地震”的发生而造成地表变形,如1990年,日本西南就曾经发生过震级达到7.5级的静默地震。因此,日本仍在利用更高密度的观测站,针对四国岛附近的俯冲带进行此类型的地震特性研究。观测发现这些“慢地震”的发生位置大多集中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到大约35公里深的地方,规模大约介于6~7级间,发震时间持续数天或数月之久。 
    进一步分析此类型地震所造成地震矩(M0)的大小,大约等于发震时间长度(L)乘上1012到1013。这与一般的地震的地震矩大约等于发震时间长度三次方后,乘上1015到1016的特性不同。因此当地震矩越大,“慢地震”与一般地震的发震时间长度差距也越大,这可能因两种类型地震的破裂型态不同所造成。
    这些“慢地震”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是他们对地表变形所造成的影响却等同于一般的地震。令人好奇的是,这些“慢地震”的发生会不会减少(或是增加)一般类型地震的发生数量?期待对此类型地震更多的研究结果出现。 
    原始论文:S. Ide, G. C. Beroza, D. R. Shelly and T. Uchide, (2007) A scaling law for slow earthquakes, Nature, v.447, 76-79 
    参考来源: Nature: A scaling law for slow earthqu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