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发布人: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 发布日期:2019-05-08
  • 新闻来源:中国地震局

    早在1957年西藏建成第一个地球物理观象台(现拉萨地磁台),然而受制于艰苦的地理环境、严峻的自然条件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作为全国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60多年里,西藏仅建有各类地震(磁)台站26个。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局面得到显著改善,雪域高原防震减灾驶入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系统援藏启新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2017年中国地震局在拉萨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地震系统援藏工作会议,拉开了新时代西藏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会议提出要从提升西藏地震监测能力、加快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提高西藏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加快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四个方面,着力破解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瓶颈。两年来,全国地震系统无私奉献,全方位支援,累计向西藏派遣5名业务技术人员赴藏援助,落实援藏资金757.3万元,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开启崭新局面。

能力提升补短板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2018年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培训班上讲话强调,要“补短板、强弱项”,弥补西藏地震监测薄弱区短板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为解决西藏地震监测能力薄弱问题,中国地震局去年依托西藏气象观测站共址建设了10个宽频带地震台,完成了数据对接,纳入了日常地震速报与编目。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西藏分项“曲松台阵”已于今年3月份完成验收并正式投入观测。在中国地震局和兄弟省局、局属科研院所的帮助下,西藏地震局集中力量优先推进“十三五”项目中全区测震台网、拉萨预警系统、宣教基地、车载系统4个重点建设工程。同时与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就6个地震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对口援藏单位对西藏七地市在业务能力建设、科普宣传、人员培训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地方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抢抓机遇上台阶

  2019年伊始,西藏地震监测工作再次迎来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在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郑国光局长的亲自关怀下,西藏地区集中力量进行关键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西藏子项目中,除建设212个地震预警台以外,还调增了建设任务,新增拉萨市地震预警中心建设任务。今年全国地震局长会上决定实施“青藏高原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在西藏地区建设28个地震监测台站。与此同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川藏铁路等重大国家战略举措,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地震监测项目”,计划改建11个地震监测台站。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使西藏地区整体地震监测能力由目前的4.0级提升到2.5级,拉萨及周边地区由目前的2.5级提升到2.0级水平,一举摘掉“无监测能力和监测能力薄弱地区”的帽子,服务“一带一路”、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坚强有力。

特色宣传见成效

  为不断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西藏地震局致力于打造具有“西藏特点”的防震减灾宣传方式,不断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为更加贴近西藏实际,西藏地震局编制各类藏语科普宣传作品,拓宽宣传渠道与受众群体,每年向公众发放各类防震减灾材料3000余份,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全区地震系统持续加大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力度,在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六进”活动的同时,根据西藏特色定期进寺庙进行科普宣传;根据常年驻村的情况,充分发挥强基惠民驻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人员优势,走村入户为农牧区群众讲解防震减灾知识。

  一直以来,中国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在藏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考虑西藏的特殊情况,在政策倾斜上给予特殊关怀。为缓解西藏地震局干部职工住房紧张现状,59套西藏地震局易地交流干部周转房很快得到批复并开工建设,预计今年8月竣工,将有效提升干部职工居住条件,满足援藏干部、人才引进的需求。

  公共安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灾害风险既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地处民族边疆地区、地震多发地区的西藏来说,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崭新的面貌,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强化责任担当,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加快推进新时代西藏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为推动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