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增强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 发布人:西藏自治区地震局
  • 发布日期:2020-10-10
  • 新闻来源: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

    1995年10月9日,墨西哥当地时间上午9时37分,科利马州和哈利斯科州之间的太平洋沿岸近海发生7.5级强烈地震,造成60余人死亡,200余人受伤,近万人无家可归,千余栋房屋建筑物倒塌,受损建筑物超过1万栋。地震还引起了滑坡、岩石崩塌、砂土液化等次生灾害。

    墨西哥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被称为地球释放地震能量的一个阀门。据不完全统计,墨西哥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经历了40多场7级以上的大地震,还有四次8级以上地震。墨西哥所在的里韦拉、科科斯和卡里韦三大板块一直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正是墨西哥地震频发的重要原因。墨西哥高原南部的一系列火山,被称为横断火山带,该火山带处于太平洋火山圈。太平洋火山圈位于美洲大陆,延伸至亚洲、大洋洲的海岸,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世界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区。

    面对地震频发的国情,墨西哥于1989年开始建设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并于1993年开始投入使用。该系统是首个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系统,成为向公众自动提供地震警报的先驱。通过不断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该国在全国设立多个地震研究中心和大面积的地震监测网,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现在的地震预警系统。同时,墨西哥不断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预先制定地震预案,增强公众地震灾害风险意识、应急避险能力和防震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对首都地区工业基地和人口进行合理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震预警机制。目前,墨西哥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先进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仍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并对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震局聚焦主责主业,努力夯实地震监测、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当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重大部署,面对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日益迫切的需求,中国地震局正在加快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全面推进构建地震预警服务体系。从墨西哥构建地震预警工作机制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落实防震减灾主体责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地震预警示范区能力建设,统筹城乡地震预警发展,强化与地区、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合理规划布局人口密集功能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地震应急氛围。二是注重地震科技创新引领和开放合作,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化与科研院所、企业和国际的科技合作,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为抓手,夯实地震预警科技基础,推进地震预警技术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他灾种预警平台的融合发展,促进行业间的科技共享和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逐步完善地震预警政策,规范地震预警信息的管理与发布,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地震预警标准体系,建立各相关部门、各级政府间的协同机制和系统信息的社会应用体制。四是加强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定期模拟地震预警信息开展实战演练,检验并增强地震灾害应急应对处置能力和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政府部门信息整合分析、研判、响应能力和公众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研究措施,不断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五是持续增强防震减灾综合业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着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建设,协同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逐步构建汇聚地震风险底数和建筑抗震系数为一体的地震预警信息系统,形成精准智能的地震预警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