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报与地震预警
地震速报就是地震发生后,地震监测部门迅速测定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和震级),并发布的一个过程。我国地震速报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时代,从台站工作人员分析,到台网中心工作人员分析,再到计算机自动分析的过程,地震速报时间从单台的数天,到模拟时代的1-2小时,到数字化观测初期的30分钟,到后期的10分钟,直到现在计算机自动处理的1-2分钟。
地震预警实质上是针对破坏性地震的一种超快速地震速报,它通过地震后超快速地测定地震基本参数(在几秒-几十秒内),并向可能的地震受灾区域发出警报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地震预警有盲区,在距离震中最近的一些区域,地震波很可能会在预警信号前到达,但是预警信号对于特大地震,如汶川造成120公里外的北川山体大滑坡,是很有可能起到到重要的减灾作用。
一个地震预警系统运行要解决漏报和误报的问题。如果漏报了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就没有起到它本身应有的作用了。但反过来,如果出现误报的话,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如果地震预警系统错误地发出一个地震预警,那些接收到这个错误预警的地区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地震预警误报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任何地震时发出地震预警;第二种是发生小地震时发出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的核心技术包括高密度、高精度的地震传感器,高速可靠的地震信号拾取和判别等。中国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已经组织专家进行了一系列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其中地震自动速报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在2009年后,中国地震局利用利用现有中国地震台网逐步进行地震自动速报试验,重点解决了自动速报中误报漏报的问题,优化了全国台网的数据通信,研制出多个自动地震速报运行系统。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对自动系统进行了评估。经过评估,专家们认为自动地震速报已经到了实用的阶段了,认可了具有中国技术特点的“多源综合触发”自动速报机制,从而避免地震的误报。
2011年开始,中国地震局安排全国地震台网按照“多源综合触发”机制原理,部署自动地震速报综合触发平台,经过近一年的试验运行,系统稳定,可以承担全国地震自动速报的任务。在此期间,中国地震局还向全国各省地震局下发了《自动地震速报技术管理规定》,并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技术培训班。
2013年4月1日,中国地震台网自动地震速报正式运行,并实时向社会发布消息。近一个月来,共发布196次自动地震速报结果,实现了对于中国地震无误报,5级以上地震无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