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科学会堂召开
7月28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地震局联合主办的上海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落实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并推动上海地震科技创新发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秦文波、上海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副处长赵靖茹、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杨建荣、上海市地震局局长吴建春出席会议并致辞。
秦文波指出,上海的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科技水平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的结合是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上海的地震科技创新工作要结合上海科技领先优势,面向科技前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助力上海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市科委将坚持把地震科技创新摆在上海科技创新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大对地震科技的支持力度,做好地震科技创新服务,努力实现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共同推动地震科技创新发展,为全面促进上海防震减灾科技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赵靖茹指出,青少年作为特殊的发展阶段,自我防护意识、避险能力和心理在承受能力较弱,在地震灾害中往往容易受到伤害。上海市教委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和市地震局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普教育,共同设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建设,把防震减灾相关课程纳入学生军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市教委将按照全国“双一流”建设要求,在高校中推进防震减灾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丰富地震科技产品研发,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攻坚克难、具有一流水平的高校地震科技人才队伍。
杨建荣指出,近年来,市科协与地震、教育等部门在共同推进全社会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取得了明显进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市科协将大力实施“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与地震、教育等部门合作工作机制,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上海市科协的科普平台和资源作用,提升工作实效,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创新能力、科普产出能力,夯实防震减灾事业基础,推动地震科技创新。
吴建春宣读了时光辉副市长批示,并作题为《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的讲话。他指出,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资源要素高度集聚的特点,一旦发生地震事件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要牢牢把握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推动发展、谋划未来。本次大会推出《上海地震科技创新计划》,提出“透明地壳”、“韧性城市”、“智慧服务”三大研究方向,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认识上海地震孕育环境、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升防灾智慧服务方面取得一批有创新突破、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
会议还邀请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申旭辉研究员、上海市地震局李斌高工、同济大学薛梅副教授、南京大数据研究院刘鹏教授、珠海市泰德企业有限公司罗新恒总工分别就计算地震学、高层建筑抗震、从空间看地震、上海市地震科技创新计划、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大数据时代防灾减灾的思考、现代地震观测技术作专题报告。
会议联合主办单位的相关领导,上海市各区科委、地震办负责人,上海市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等高校院所的特邀代表,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