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以习近平总书记“7.2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8”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精神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7.28”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发表一年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党委政府按照汪洋副总理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机制,认真主动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新时期,要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7.2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7.28”重要讲话,开辟了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理论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防灾减灾救灾理论、思想、战略和方法,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理论的一次升华、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丰富了内涵,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将防灾减灾救灾提升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 二是深刻把握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灾害的辩证关系。三是准确把握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四是深刻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的新理论新战略。五是提出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任务。
对于防震减灾来说,在导向上,要从以地震灾害产生结果为主,转变为以地震灾害发生原因为主;在策略上,要从被动防震减灾转变为更加主动防范地震灾害风险;在重点上,要从注重地震灾后应急救援、评估,转变为更加注重地震灾前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救援准备等;在措施上,要从关注地震灾害损失程度转变为关注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使防震减灾更加科学有效,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益。
我们要在理念上,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目标上,要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方略上,要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指导,着力推动统筹协调、属地管理、综合减灾、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的体制机制完善升级;在举措上,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完善信息共享、整合资源统筹保障能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重点上,要强化重点地区、重要行业、重大生命线工程的防震抗震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和农村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在保障上,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加大经费投入。
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8”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批示指示,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国地震灾害风险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基础依然薄弱,防震减灾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完全适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任重道远。同时,人民群众对减轻地震灾害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地震预测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难题,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挑战前所未有。
各地党委政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7.2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发挥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作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要认真改进完善指挥部及办公室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责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好防震减灾工作及专业政策指导作用,加强国家级抗震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军队、武警部队发挥好抗震救灾主力军作用。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防范部署,监督落实,加强对地震预测预警、震灾预防、紧急救援、震灾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着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要强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排查地震灾害危险源、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与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综合能力。
三是着力完善防震减灾新格局。要进一步以社会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夯实责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防震减灾新格局。要加强地震灾情应急防范督促检查,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要依靠法治保障,加快形成专项法律法规为主干、相关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防震减灾法规标准体系。
四是进一步统筹地震综合减灾。要做好地震灾害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地震灾害风险规避和降低工作、地震灾害风险转移等工作,切实加强各方面的协同配合、统筹调度,统筹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与各行业的联动机制。
五是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要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活动政策措施,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落实巨灾保险、装备提供、业务培训、政府购买服务和应急产业发展等支持措施,发挥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防震减灾国民教育,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创建示范社区,组织自救互救和逃生避险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