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成立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 />
logo

广州动物园成立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

  • 发布人:
  • 发布日期:2006-11-29
  • 新闻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三大类动物列为重点监测对象

    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

    鱼类是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中较为多见的动物,其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迁移、翻腾、跳跃、漂浮、翻肚、打旋、昏迷不动等。

    两栖类:行为呆滞,蛇出洞

    两栖类(蛙等)和爬行类(蛇等)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

    要表现为不合时令地出现呆滞等反常活动。尤其冬眠蛇出洞,是人们公认的震兆现象。

    鸟类:惊飞惊叫,迁飞拒食

    家禽、鸽,雉等野生鸟类及虎皮鹦鹉等观赏鸟类,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吃食、迁飞等。日本有:“野鸡乱叫,地震要到”的说法。

    广州动物园“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正式成立揭牌。白天鹅、火烈鸟、青蛙、蟒蛇等这些公园里数以千只的动物除了一如既往地逗游客开心外,开始担负更高的使命——地震“监测”。

    据《信息时报》报道,检测站设在动物公园内的科普楼,这是广州市地震办公室与广州动物园联合开展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重点项目之一。地震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量的震例资料表明,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动物习性均表现异常。“历史一再提醒,动物的确能为专业的地震预告作出积极的数据参考。”该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今后,动物园将在日常工作中指定人员观察园内的动物日常有无异常反应并做好记录,在每季度报市地震办、特殊情况下随时报。除了宏观监测,观测站还会购买一批专门的仪器进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经过人员培训、相互合作开展动物地震前兆异常研究,最终达到动物园也可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参考,像准确预报天气那样提前预报地震。

    此外,观测站还将安排适当的宣传活动,向游客教授更多的认识地震、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

    根据大量的震例资料和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动物的习性异常主要表现为兴奋性行为活动,即大多数为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出现的惊恐不安、逃离、迁移等反常的习性活动,少数表现为抑制性行为活动,即在活动状态下出现发呆、忧郁、不进食等反常活动。因此,经过筛选,观测站初步确定以广州动物园内的包括火烈鸟、白天鹅等的鸟类、青蛙、蟒蛇等爬行类、以及各种鱼类三大类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作为重点的地震观测对象。 (完)